别慌
2020年4月1日,在安徽省合肥市,员工正在对硬盘稀播化控 “再生水稻”秧苗进行管护作业。中新社发 王闽 摄
近日,网上传言四起,称疫情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,还号召网友“空下来去超市买点米,囤三个月的粮。”
随之而来的,“囤米抢面”成了街坊邻里间热议的词汇。继囤口罩、囤消毒液之后,一些民众加入了囤米抢面大军。
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。当下,我们真的需要囤米吗?我们粮食库存有保障吗?
今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发布会,对当前民众尤其关注的粮食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。
不必抢购!
中国粮食产量丰、库存足
“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,全国的商场、超市的米面油供应充足,价格也稳定。”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指出。
他称,国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时,正值春节假期,不少粮食企业也停产放假,粮油产量处于低位,但是全国粮油市场依旧运行正常。
“疫情发生以来,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有效保障市场需求。目前为止,没有动用过中央储备粮,除了个别市县,绝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动用过地方储备粮。”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。
“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。”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指出,我国粮食产量丰、库存足。
“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库存是充足的,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%-18%的安全水平,特别是两大口粮,小麦和稻谷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。”
魏百刚还指出,我国粮食连年丰收,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去年粮食产量是13277亿斤,创历史新高,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,稻谷供大于求,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。
就人均粮食而言,魏百刚指出,2010年以来,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,2019年超过470公斤,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。
“今年,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,国家采取了超常规措施来稳住产,有些措施是多年少有的。”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指出,据了解这些政策措施已见效。
潘文博表示,今年粮食种植意向面积是稳中略增的,目前夏粮长势较好,丰收有基础,春播进展总体顺利,应该说,粮食生产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局。
王宏指出,截至目前,全国应急加工企业5388家,其中已经复工4750家,复工率88.2%;复工企业的小麦和稻谷的加工能力每天96.2万吨,折合19.2亿斤。
“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粮计算,仅这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每天的加工能力,就够全国14亿人吃一天多。”
国际粮价上涨
对国内影响十分有限
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,近期已有越南、泰国、哈萨克斯坦、埃及、塞尔维亚、柬埔寨、俄罗斯等国开始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。
3月31日,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指出,2007—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的应对经验证明,出口国为增加国内粮食供应而限制出口,可能导致世界粮食市场出现严重混乱,进而引发价格飙升和波动加剧。
“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确实有所上涨。” 魏百刚指出,这更多是疫情造成恐慌性消费的影响,需要冷静理性看待。
他表示,当前世界粮食供给是充足的,2019/2020年度世界粮食(不包含大豆)供给量为34.7亿吨,总需求量为26.7亿吨,期末库存近8亿吨,库存消费比近30%,“从全球供应总量来看,不存在短缺问题。”
那么,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究竟影响几何?
“影响十分有限。” 魏百刚指出,3月份以来,我国大米零售价每公斤6.6元,面粉零售价每公斤3.95元,价格保持稳定,市场供应平稳。
魏百刚称,最重要的是,我国小麦、稻谷库存充足,一旦粮食市场出现波动,我们有充分的调控手段进行平抑,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影响。
事实上,我国谷物进口量也并不大。魏百刚分享了一组数据:去年净进口1468万吨,相当于不到300亿斤,仅占我国谷物消费量的2%左右。
“我们进口的主要是强筋弱筋小麦、泰国大米等,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,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、多样化的消费需求。”
“粮食多年丰收,库存较为充裕;夏粮丰收有望,春播进展顺利;口粮完全自给,国际影响有限;米面随买随有,不必囤积抢购。” 潘文博用四句话总结道。
“有信心、有决心端牢中国人的饭碗!” 他强调。